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200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0 09:25:53  浏览:90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200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意见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等


关于200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意见的通知

发改环资[2008]12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科技厅(科委)、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环保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农业厅(局)、商务主管部门、国资委、广播影视局、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总工会、团委,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总后勤部:
2008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一年。为了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大节能宣传力度,经国务院同意,定于今年6月15日至2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委联合举办200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依法节能,全民行动”。

二、近两年,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节能宣传周期间,要结合当前形势,集中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节能减排的指示精神和采取的重大举措。节能宣传周要以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的宣传贯彻为主线,以绿色奥运、节能灯推广、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等为重点,通过举办专题活动、论坛、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节能典型经验和先进实用技术,表彰在节能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查处和曝光严重浪费能源的行为,力求宣传范围更广、影响更大、效果更好,形成更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

三、各地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要会同联合主办单位搞好本地区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和实施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宣传方案。要集中力量宣传贯彻《节约能源法》,普及节能法律法规;宣传本地区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的有关情况。

四、各主办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与协调,周密安排,把节能宣传活动深入到企业、社区、商场、学校和农村,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通过节能减排家庭社区活动、青少年行动、企业行动、学校行动、军营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行动、科普行动、媒体行动,突出节能宣传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资源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五、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以迎接绿色奥运为契机,倡导各界群众以实际行动为绿色奥运做贡献。各级各类学校要大力开展以节能为主要内容、丰富多彩的学校主题活动,开展“我为节能献计策”等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节能校园文化。各级科技部门要利用奥运年开展科技节能示范,启动一批节能重点项目,通过举办节能科技展示等把最新的节能技术推向市场。各级信息产业管理部门要集中宣传我国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各行各业所产生的节能效益。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促进减排责任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积极宣传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宣传公路、水路交通行业节能的法规、规划、政策和标准,推广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倡导节约型的交通消费模式。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开展沼气利用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宣传,同时在农村大力推广节能型产品。各级商务部门要在商务流通领域宣传节能的重要性,鼓励提倡商业流通企业采取节电措施,使用节能型产品。各级国资委要督促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实现国家“十一五”节能目标中起到模范作用,带头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各级广播影视部门要把《节约能源法》的宣传贯彻作为重点,组织重点和系列的宣传报道。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在各级政府机构内开展创建“节约型政府机构”活动,组织“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和“节能减排——青年岗位能手在行动”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各级工会要继续组织职工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建立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宣传手段,引导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开展“五小”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六、从今年6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在商品零售场所实行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制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贯彻国务院通知要求,在宣传周期间大张旗鼓地宣传限制塑料购物袋对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重要性,宣传国家的政策措施,引导消费者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意识。

各省级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要会同联合主办单位制定本地区2008年节能宣传周的活动方案,并安排专项经费补助节能宣传。各相关行业协会、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要积极配合开展宣传活动。活动结束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级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要会同联合主办单位对节能宣传周活动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表扬奖励先进,并对今后的活动提出意见,于9月30日前将书面总结材料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抄送其他主办单位。



发展改革委
教 育 部
科 技 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农业部
商 务 部
国资委广电总局
国 管 局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九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对模具产品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对模具产品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的通知
财税[1998]139号

1998-10-07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了扶持模具行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在2000年年底以前,继续对模具产品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现将具体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本通知附件所列88户国有专业模具生产企业生产销售的模具产品,实行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返还70%的办法。返还资金按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规定,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负担。具体返还办法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94)财预字第55号文件的规定办理。
  二、模具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销售给出口企业和市县外贸企业出口的货物不适用上述先征后返增值税的办法。
  三、本通知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享受模具产品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的企业名单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机械工业局,中国模具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八年十月七日

享受模具产品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的企业名单






序号


企 业 名 称


企 业 详 细 地 址

1 北京模具厂 北京市崇文区敬业西里2号
2 北京东方模具厂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
3 北京鑫迪模具制造公司 北京市大兴县黄村镇兴华中路
4 北京机电研究院精密模具公司 北京市工体北路4号
5 北京兆维工装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4号
6 北京市牡丹机电设备开发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
7 天津市模具厂 天津市河北区金钟河东街
8 天津市汽车模具厂 天津市北辰区韩家墅村西
9 天津市电讯模具厂 天津市红桥区西关外大街139号
10 天津市金刚石工具厂 天津市河西区佟楼信济里65号
11 天津市通信广播公司模具厂 天津市河北区新大路185号
12 天津市塑料制品模具厂 天津市南开区长江道100号
13 天津市津荣天和机电有限公司 天津市南开区芥园西道
14 长征汽车制造厂模具厂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西黄村东
15 高碑店市华北模具厂 河北省高碑店市幸福南路42号
16 山西太原模具厂 太原市新冠庄南街8号
17 国营山西冲压厂 山西省绛县第五号信箱
18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工具厂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
19 沈阳模具厂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大街九段一号
20 沈阳模具中心 沈阳市铁西区北二中路三号
21 沈阳五三工厂工具制造厂 沈阳市沈阳河区惠工街泽工南巷62号
22 大连瓦轴集团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辽宁省瓦房店市北共济街一段
23 大连保税区大显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保税区仓储加工区ic-31
24 大连达利精密模具开发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五一路142号
25 大连三鼎轻机模具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浦路309号
26 吉林省工模具公司 长春市红旗街29号
27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吉林轻型车工具厂 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大街恒山路2号
28 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长春市绿园区东风大街149号
29 哈尔滨哈飞模夹具制造厂 哈尔滨平房区友协大街15号
30 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星火模具厂 上海市海拉尔路22号
31 上海广电模具成型公司 上海市田林路140号
32 上海电机(集团)公司电机模具厂 上海市余姚路50号
33 上海腾飞模具技术开发公司 上海市闵行江川路555号
34 上海标准件模具厂 上海市西康路732号
35 上海无线电模具厂 上海市周家嘴路1010号
36 上海橡胶模具厂 上海市陕西北路八一五弄
37 上海器皿模具厂 上海市光复西路2521号
38 上海塑料制品模具厂 上海市定西路759号
39 上海航天模具制造公司 上海市丹阳路160号3号楼
40 上海钟表工具模具厂 上海市康桥路898号
41 无锡模具厂 江苏省无锡市广瑞路10号
42 国营昆山大型塑料模架厂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环城北路7号
43 昆山精密模具标准件有限公司 江苏省昆山市昆太路756号
44 锡山市模架厂 江苏省锡山市雪浪镇新桥
45 浙江模具厂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青年西路
46 浙江塑料模具制造中心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新建北路
47 萧山精密模具标准件厂 浙江省萧山市湘湖路40号
48 铜陵市三佳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铜陵市石城路
49 中国扬子集团模具中心 安徽省滁州市扬子工业区
50 芜湖万通模具厂 安徽省芜湖市团结东路34号
51 安庆市电器模具厂 安徽省安庆市工农街15号
52 福州模具厂 福州市福马路124号
53 福建工模具厂 福建省三明市陈大镇
54 厦门星隆模具厂 福建省厦门市湖星区
55 福建熔新塑料模具厂 福建省闽侯县白沙镇
56 山东省模具总公司 济南市槐荫区道德北街62号
57 济南模具厂 济南市黄台南路44号
58 烟台泰利汽车模具厂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南大街140号
59 莱芜市模具厂 山东省莱芜市文化南路8号
60 山东济宁模具厂 山东省济宁市中区环城北路36号
61 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田家村457号
62 潍坊模具厂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六马路
63 一拖(洛阳)模具厂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154号
64 洛阳市涧西矿山模具厂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206号
65 鹤壁市模具制造厂 河南省鹤壁市建设街8号
66 东风汽车模具厂 湖北省十堰市东岳路84号
67 鄂州鄂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湖北省鄂州市文星大道4号
68 湖北省罗田县丰工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罗田县凤山镇民建街67号
69 武汉金龙模板公司 武汉市江夏区武昌大道
70 湘潭电机力源模具有限公司 湖南省湘潭市下摄司街302号
71 湖南航天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长沙市望城坡航天大院内
72 广州型腔模具厂 广州市昌岗中路慎德东18号
73 广州广电林仕豪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志诚大道3号
74 广州市东华模具推杆厂 广州市增城市荔城镇纺织路16号
75 广东省韶关市模具厂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中路124号
76 国营星光工模具厂 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大雾岗北
77 深圳市兴龙机械模具有限公司 深圳市罗湖区水坝工业区丽北路7号
78 深圳南方模具厂 深圳蛇口工业大道
79 深圳龙华实业公司 深圳市蛇口工业大道北龙华大厦
80 珠海中航模具塑料有限公司 珠海市九洲大道中航工业大厦
81 桂林辰山精密模具开发制造中心 广西区桂林市辰山路1号
82 桂林市精佳模具厂 广西区桂林市中山南路24号
83 成都成飞汽车模具中心 成都市西郊黄田坝
84 成都航发工具装备公司 成都市双桥子
85 重庆市模具中心 重庆市沙坪坝区汉榆路123号
86 陕西渭河精密工模具厂 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
87 陕西华星工模具厂 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16号
88 天水长城精密模具厂 甘肃天水秦城区南廓路50号


杭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

杭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248号




《杭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已经2008年12月29日市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蔡奇



二○○九年一月十四日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浙江省气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和有关应急处置等气象灾害防御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气象
灾害,是指因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造成的灾害,以及因气象因素引起的洪(积)涝、地质灾害、风暴潮、森林火灾、环境污染、生物灾害等次生灾害、衍生灾害。


第四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协调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人员,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督促辖区内的城市居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气象灾害防御。


第五条 市、区、县(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灾害性天气的气候监测、预报预警及气象灾害防御指导等工作。未设立气象主管机构的区人民政府,应当明确本辖区内的气象灾害防御主管部门。


建设、国土资源、规划、公安、林业、水利、农业、安全监管、民防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并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城市居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应当确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人员,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收集、报告气象灾害灾情信息。


学校、医院、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等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单位应当编制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建设必要的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电力、通信等单位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保障。


第七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气象科普教育设施建设,向农村、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增强青少年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能力;建设、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农业、安全监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理需要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教育。


第八条 对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 市、区、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相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气象灾害现状、趋势预测和评估;


(二)气象灾害防御原则、目标;


(三)气象灾害易发区、重点防御区;


(四)气象灾害防御的主要任务及方案;


(五)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项目;


(六)气象灾害防御的保障措施。


第十条 在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确定的气象灾害易发区、重点防御区内建设基础设施、涉及公共安全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第十一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制定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建立由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机制。


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制定部门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处置预案,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二条 市、区、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风景名胜区、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频发地区、江河湖泊、生态公益林区等区域内的气象灾害探测、监测设施建设,提高气象灾害探测、监测设施的分布密度。


规划、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保障气象灾害探测、监测设施的建设用地,并将其纳入城乡公用设施用地范围。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或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及其周边环境,不得破坏气象灾害预警设施。


规划、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可能影响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求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进行修复,确保气象探测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交通、城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对气象灾害的联合监测。


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负责气象灾害的气象要素的监测。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交通、城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气象次生灾害、衍生灾害的监测工作。


第十五条 气象灾害信息共享系统由市、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其日常维护管理由本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参与气象灾害联合监测的单位,应当及时向气象灾害信息共享系统汇总提供各类气象要素、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信息。


共享气象灾害监测信息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六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需要,在人口密集区、交通干线、风景名胜区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播发设施,或者利用现有的电子显示屏、语音传播设施等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第十七条 市、区、县(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负责本预报服务责任区内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


气象次生灾害、衍生灾害的预警信息由有关监测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联合发布。气象次生灾害、衍生灾害实况信息由其监测单位统一发布。


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任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


第十八条 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单位应当及时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声讯等媒体和信息服务单位以及气象灾害预警设施,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并加载到气象灾害信息共享系统。


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单位应当根据天气、灾情变化及时更新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或者解除预警信息。


第十九条 广播、电视台(站)应当安排专门的播出时段,传播适时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对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传播,应当遵守《杭州市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20号)的规定。


鼓励报纸、互联网等其他媒体和信息服务单位按照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单位的要求传播适时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但不得传播预报时效小于更新周期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二十条 传播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应当使用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单位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并注明发布机构名称和发布时间,不得擅自修改信息内容。


禁止利用或虚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开展各类商业宣传活动。


第二十一条 气象灾害发生时,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害范围和程度,及时启动或者终止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同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二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根据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可以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


(一)实行交通管制;


(二)决定停产、停工、停课;


(三)组织特定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必要时可以延长其工作时间;


(四)转移、撤离或者疏散易受气象灾害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五)对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药品的生产、运输、供应、价格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


(六)依法临时征用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和场地等;


(七)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的必要措施;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第二十三条 因气象灾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灾情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拖延。


对隐瞒、谎报或者拖延报告气象灾害灾情,故意破坏灾害事故现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向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第二十四条 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气象灾害发生后,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农业、民政、安全监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对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受灾规模、经济损失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评估。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配合气象灾害灾情调查和评估工作,为调查评估提供便利条件。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气象主管机构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重大气象灾害未能有效防御的,由有权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一)未按要求建设与维护气象灾害预警设施的;


(二)因玩忽职守,未准确及时发布和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


(三)获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未及时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的。


第二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气象灾害的防御、应对已有规定的,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还应当按照其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