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0 19:26:50  浏览:86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0年12月8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市场主体和竞争秩序
第三章 促进和保障
第一节 风险投资
第二节 资金支持
第三节 人才引进
第四节 知识产权保护
第五节 规划和环境建设
第六节 其他规定
第四章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第五章 政府行为规范
第六章 管理体制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保障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以及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划定的其他区域。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组织和个人。
中关村科技园区外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从事与本条例相关的活动,也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市场经济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国家科技创新示范、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
第五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以海淀园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将中关村地区密集的智力资源转化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通过孵化创业和规模化生产经营,向全市和全国辐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六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
第七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
组织和个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投资的资产、收益等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占有或者实施其他侵害行为。
组织和个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可以从事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文禁止的活动,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除外。
第八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为组织和个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服务,建设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第二章 市场主体和竞争秩序
第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法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投资、兴办企业或者设立机构。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企业,凡具备设立条件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直接核准登记;需要依法办理前置审批的事项,由市人民政府公布。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企业,办理工商登记时,除法律、法规规定限制经营的项目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经营范围不作具体核定。
第十条 鼓励组织和个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兴办符合园区重点发展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
经依法认定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出资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以由出资各方协商约定,但以国有资产出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可以实行股份期权、利润分享、年薪制和技术、管理以及其他智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经批准的上市公司,可以实行股票期权。
第十三条 鼓励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联合创办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和机构,或者联合从事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政府对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活动,可以给予资金支持。
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科研选题与企业技术创新相结合。鼓励相关企业为在校生提供科研、实习条件。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为企业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持有的科技成果,完成后超过一年未实施转化的,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和参加人可以自行实施转化,并根据与本单位的协议,享有约定的权益;职务科技成果的完成人自行创办企业转化该项成果的,
本单位可以依法约定在该企业中享有的股权或者出资比例,也可以依法以技术转让方式取得技术转让收入。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离岗或者兼职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创业。凡离岗创业的,经所在单位与本人以合同约定,在约定期限内可以保留其在原单位的人事关系,并可以回原单位重新竞争上岗。
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学生可以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者在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保留学籍的,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保留一定期限的学籍;保留学籍的期限,由所在学校或者科研机构与学生以合同约定。
第十六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应当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中介服务。
境内外具有执业资格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可以依法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展业务。
符合执业资格条件的境内外组织和个人,可以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依法设立各类中介服务机构。
第十七条 中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依照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开展中介服务活动。
中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通过行业组织实行自律,并接受行政主管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鼓励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兴办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其他形式的综合孵化器或者各类专业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创业服务。经认定的孵化器,可以享受本市规定的优惠政策。
本条例所称孵化器,是指为培育初创阶段小企业的成长,减少创业者风险而提供场地、仪器设备、资金、信息等服务的专门机构。
第十九条 鼓励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依法设立同业协会和商会。同业协会和商会是自律性、非营利性的社团法人。
同业协会和商会应当依照章程维护会员的权益,对会员进行服务、指导和管理,促进会员与政府的沟通。同业协会和商会的行为不得排斥、限制正当的商业竞争。
第二十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市场主体不得以串通定价、划分市场、限制产量以及其他方式,排斥或者限制正当的商业竞争。
第二十一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市场主体不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将自己设定的商业条件强加于其他市场主体。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市场主体不得利用自己的市场垄断地位或者设施垄断地位,排斥或者限制其他市场主体的经营和正当的商业竞争。
第二十二条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市场主体未经依法约定,不得限制交易对方的再交易行为。
第二十三条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正当的商业竞争。

第三章 促进和保障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补充规定(试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等8个相关规定的通告


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


  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统一营养素补充剂等申报与审评行为,我局制定了《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核酸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野生动植物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氨基酸螯合物等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的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补充规定(试行)》8个与保健食品申报与审批相关的规定。上述规定于2005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现予以通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五年五月二十日

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补充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保健食品审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同一产品原则上不得制成两种剂型或分别成型,符合下列条件的产品,可申请注册两种剂型或分别成型:
  (一)有足够的证据说明,目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不能加工成一种剂型;或虽可加工成一种剂型,但影响产品保质期,其保质期小于6个月的;
  (二)单独的一种剂型,不能独立形成一种保健功能。
  (三)两种剂型的保健食品其产品名称应标明两种剂型,产品的最小包装应为一日或一次食用量。

  第三条 以舌下吸收的剂型、喷雾剂等不得作为保健食品剂型。

  第四条 缓释制剂保健食品审评的具体规定为:
  (一)申请人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说明缓释制剂的必要性(包括文献及试验依据)。
  (二)产品的原料构成应为单体成分,其纯度为90%以上。
  (三)应保证普通制剂改为缓释制剂产品的食用安全,提交相关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资料。
  (四)申请人应提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缓释控释制剂指导原则》、《释放度测定方法》、《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普通制剂和缓释制剂的释放度比较试验、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试验报告。

  第五条 保健食品原料与主要辅料相同,涉及不同口味、不同颜色的产品,可免做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和功能学评价试验(提供原产品试验报告的复印件),但其检验方法、评价指标和判断标准应符合现行的规定。在产品名称后注明口味或颜色。

  第六条 增补剂型的产品,申请人应说明增补剂型的必要性和依据。其产品原料、功效成分、每日食用量应与原产品相同,产品的性状相似,如同为固体或同为液体,并且产品的生产工艺无质的变化,不影响安全和功能,可免做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和功能学评价试验(提供原产品试验报告的复印件),但其检验方法、评价指标和判断标准应符合现行的规定。

  第七条 不得以肌酸和熊胆粉作为原料申请保健食品,暂不受理和审批以金属硫蛋白为原料申请的保健食品。

  第八条 保健食品中使用的辅料一般应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名单中的品种,否则,应当提供该辅料食用安全及国内外使用情况的相关资料。

  第九条 保健食品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应根据申报的保健功能和产品的特性确定。
  (一)保健功能及相对应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应当参照《保健功能及相对应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表》的要求。一个保健食品具有两个以上保健功能的,以主要功能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为主,综合确定产品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
  (二)产品中使用的某种原料不适宜特定人群食用的,产品的不适宜人群应增加该特定人群。例如:使用红花为原料的,其产品不适宜人群应增加孕产妇、月经过多者;使用灵芝、人参、西洋参及含激素的物品(如蜂皇浆)等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不适宜人群应增加少年儿童。

  第十条 本规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二○○五年七月一日起实施。以往发布的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保健功能及相对应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表





保健功能
适宜人群
不适宜人群

增强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者


抗氧化
中老年人
少年儿童

辅助改善记忆
需要改善记忆者


缓解体力疲劳
易疲劳者
少年儿童

减肥
单纯性肥胖人群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

改善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不良的少年儿童


提高缺氧耐受力
处于缺氧环境者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接触辐射者


辅助降血脂
血脂偏高者
少年儿童

辅助降血糖
血糖偏高者
少年儿童

改善睡眠
睡眠状况不佳者
少年儿童

改善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者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有化学性肝损伤危险者


促进泌乳
哺乳期妇女


缓解视疲劳
视力易疲劳者


促进排铅
接触铅污染环境者


清咽
咽部不适者


辅助降血压
血压偏高者
少年儿童

增加骨密度
中老年人


调节肠道菌群
肠道功能紊乱者


促进消化
消化不良者


通便
便秘者


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
轻度胃粘膜损伤者


祛痤疮
有痤疮者
儿童

祛黄褐斑
有黄褐斑者
儿童

改善皮肤水份
皮肤干燥者


改善皮肤油份
皮肤油份缺乏者


营养素补充剂
需要补充  者






关于转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巴政办[2007]43号



关于转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住
院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暂行)》,已经自治州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
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七年三月二十日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
住院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障问题,根据《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试行办法》(新政办发[2006]
66号)精神,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州行政区域内的进城务工人员均应参加进城务工人员
住院医疗保险。具体范围包括:

1、凡与当地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进城务工人员;

2、凡在城镇灵活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

第三条 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实行州级统筹。进城务
工人员的用人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自治州进城务工人 员住院医
疗保险,执行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第四条 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
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标准每人每月7元,个人每人每月3元。用人单
位和进城务工人员,应按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

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灵活就业的,缴费标准为每人每月10元。

第五条 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建立统筹基金(以下称
住院统筹基金),不设立个人账户。 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
费全部计入住院统筹基金。

第六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住院统筹基金的筹集、管理和报销,
并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第七条 住院统筹基金纳入财政专户,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
管理。州县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同级财政拨款
解决。州县市审计部门定期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收支和营运管
理情况进行审计。

第八条 县市收缴的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费应按期全部缴至
州社会保险管理局。州社会保险管理局于当月中旬将上 月县市所需进
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费及时拨付县市。

第九条 住院统筹基金计息办法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计息办法
相同。

第十条 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只承担参保人员住院发
生的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

第十一条 建立劳动关系的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缴费办法和
待遇标准:

1、缴费办法:用工期限在三个月以内的,按用工期限一次性缴费;
用工期限不足半年的,可按季或半年一次性缴费;用工期限半年以上的
按半年或年度一次性缴费。

2、待遇标准:缴费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每次住院医疗费用按50%
报销,住院统筹基金累计最高报销限额为3000元;缴费期限在3个月以
上至6个月以内的,每次住院医疗费用按60%报销,住院统筹基金累计
最高报销限额为5000元;缴费期限在6个月以上至12个月以内的,每次
住院医疗费用按70%报销,住院统筹基金累计最高报销限额为7000元;
缴费期限12个月的,每次住院医疗费用按80%报销,住院统筹基金累计
最高报销限额为10000元。

第十二条 灵活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缴费办法和待遇
标准:

1、缴费办法:按年度一次性缴费。

2、待遇标准:年度一次性缴费后,每次住院医疗费用按80%报销,
住院统筹基金累计最高报销限额为10000元。

第十三条 进城务工人员参加自治州住院医疗保险后,由所在地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巴州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医疗证》。
进城务工人员需住院治疗的,持《巴州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医
疗证》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医疗费用由个
人先行全额垫付,出院后持《巴州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医疗证》、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单位病假证明、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有效发票、
明细清单、病历首页复印件、出院小结复印件、疾病诊断证明书等到
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进行结算。

参保人员确因病情需要转巴州境外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需经自
治州境内二级及其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开具转院证明,经州社会保险管
理局办理转院手续,出院后凭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的转院证明及
相关资料(同上)到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进行结算。

参保人员非因工、非本人意愿、无明确责任人、未违反国家、自
治区法律法规规定发生的意外伤害,出院后需填报《自治州进城务工
人员住院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审批表》,经州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后
到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报销。

第十四条 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的住院医疗保险只承担参保人员在
所缴医疗保险费用期限内发生的住院费用。 住院治疗时间超过所缴医
疗保险费用期限的,住院统筹基金报销期限最长不超过15天(含15天)。

第十五条 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的住院医疗保险参照执行自治区基
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项目。三个目录
内的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项目不分甲乙类范围,目录内的全
额进入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住院统筹基金报销范围。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参加自治州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
险的,被招用进城务工人员在用工期限内因病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由
用人单位按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规定的待遇标准报销医疗费用。
用人单位未报销费用的,被招用的进城务工人员可依法向所在地的劳动
保障监察部门和工会举报,或向劳动保障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住院统筹基金不予报销:

1、因本人违法行为造成的自身伤害或者因自杀、自残、酗酒等原
因使自身伤病而进行治疗的;

2、斗殴、吸毒造成自身伤病的;

3、因交通肇事、医疗事故和其他责任事故造成伤害及后遗症的;

4、参保人员因工负伤、患职业病以及女性生育、计划生育费用应
按有关规定处理的;

5、享受国家、自治区规定的特定传染病免费治疗政策的;

6、采取各种欺诈行为套取住院统筹基金的。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自治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负责解释。